英语母语专家为您的论文保驾护航

《Nature》编辑是如何挑选论文的

《Nature》编辑是如何挑选论文的


Nature杂志发表的一篇社论揭示了该杂志是如何挑选并发表研究论文的。对于那些努力推进事业并获得持续资助的研究人员来说,成功的关键是发表、发表和再发表。而发表的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因此,通过这篇社论可以洞察一个高端的、高影响子期刊的编辑如何选择研究论文发表。


这篇社论首先试图克服一个错误的观点,即编辑们故意选择那些可能会获得大量引用的论文。尽管一些Nature的论文每年获得几百次引用,但绝大多数只有几十次引用,这表明Nature的论文引用率范围很广,引用是很难预测的,几乎是不可能提前预测。社论还评论了一个错误的观点,即尽管一篇论文存在不少优点,一篇负面的审稿报告就足以导致拒稿。然而,这个错误的观点也被克服了,因为该社论描述了在Nature内部严格的内部评估体系,并指出在这个体系的基础上也发表过评审结果为中等水平的论文。的确,我回想起在Nature出版集团参加“News and Views”会议的情况,在这些会议上,全球各地办公室的Nature编辑通过电话会议讨论在“News and Views”部分特别提及的论文的优点。关于是否出版的最终决定是由编辑团队做出的(这样的团队对相应研究领域有一个平衡而深刻的认识),审稿人报告只是他们用来做出决定的一部分依据。


这篇社论对于中国作者来说非常重要,他指出任何作者的身份和位置在决策过程中都没有任何作用。也就是说,每一篇稿件都是根据其优点进行评估的,作者的以往表现是无关紧要的。 这无疑是令人安心的,结合他们在审稿人方面的人员储备(他们声称去年使用了近5400个审稿人/2009年),应该能确保对亚洲作者没有偏见。虽然这样的偏见在某些期刊上可能仍然存在,但是看到一份Nature水准的杂志公开地努力去克服这种关于他们杂志的错误观点是令人欣慰的。


那么,为什么西方的科学家,又经常是同样的科学家,似乎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呢?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在于研究如何进行和研究结果的质量(研究设计),部分原因在于研究是如何在提交(展示)的稿件中呈现的。中国科学家越来越意识到这些问题,不仅要深入了解应该遵循的“科学过程”,进而取得有力和有效的结果,还要知道如何撰写科学论文,以及哪些要素需要进入科学论文。网上的资料,如理文编辑网站上的文章,演示文稿等资源有助于填补这一空白。中国研究的规模是巨大的,但中国和西方的研究在质量上仍然存在差距(尽管差距正在缩小)。在Nature杂志这篇社论的讨论基础上,随着这一差距继续缩小,中国作家在任何期刊哪怕是最高印象因子的期刊上发表都不应该有任何障碍。

——Dr. Daniel McGowan


Dr. Daniel McGowan 曾任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副编辑,负责约稿,管理和撰写期刊内容。于2006年加入理文编辑(Edanz Group) 并从2008年起担任学术总监。Dr. Daniel McGowan 有超过十年的博士后和研究生阶段实验室研究经验,主要致力于神经退化疾病、分子及细胞生物学、蛋白质生物化学、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


《Nature》社论文章:

Nature's choice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46385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