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母语专家为您的论文保驾护航

撰写论文|第1课:撰稿

撰写论文|第1课:撰稿

撰写论文|第1课:撰稿


在学完本课后,你应能:

  • 掌握如何组织一份有效的演讲稿

  • 描述撰稿顺序

  • 讨论“可读性”和“流”的重要性


合乎逻辑的表述方式

最科学的研究表述方式应遵循相同的、最基本的IMRaD格式:导言(Introduction)、Methods(方法)、Results(结果)和Discussion(讨论)。然而,你表述你的研究时(无论是口头讲述、稿件还是海报),切记你是要向你的受众讲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应该有开头、中间和结尾。

有动笔之前,你应考虑5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将帮助你在行文时突出重点,并注意稿件的逻辑结构:

  • 我的目标读者是哪些人?

  • 存在哪些具体的知识空白?

  • 哪项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我想要讲述的?

  • 读者需要哪些信息或背景才能理解本研究及其结论的重要性?

  • 我想要向读者展示哪些图/表(从而使他们信服)?


首先,我们将简要地介绍传播研究成果的三种最常用的方法:演讲、海报和稿件。


演讲

要达到最佳的演讲效果,应力求简洁。应确定你面对的是哪些听众以及你想要传达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首先运用幻灯片给出你的演讲提纲,这样观众就会大致了解你要讲述的内容。然后,基于IMRaD结构组织好你的演示文档。可使用各类图表来增加演示文档的趣味性,但仍应尽量简单,以便听众能在展示每张幻灯片期间理解和掌握其内容。

幻灯片不要分散听众对你的关注度。避免使用长句,否则听众会把注意力放在阅读句子上,而不是你本人。你可尝试使用项目符号(bullet points)来突出显示你的演讲要点。


在会议上展出的海报也是向其他科研人员介绍你的研究的一种有用方式,并且它们也非常有利于你与同行展开讨论。此外,经常会有一些期刊编辑参加会议。如果你的海报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就很可能在他们的期刊上发表完整论文。因此,你要制作一份符合逻辑的海报,以清晰地传达你的研究要点。

像演讲一样,海报也要力求简洁。你应提前确定你会面对哪些受众以及你想要传达的主要信息是什么。海报所包括的科学内容应与向会议提交的摘要一致。不过,海报应图文并茂地展示你的研究工作,而不要仅仅用文本进行叙述;此外,海报也不应仅是摘要的简单重复。应结合图形和图像(例如:照片、图片、图表、流程图和简单表格) 来讲述你的故事。使用图片、短句和图形来描述你的工作,并使其便于读者浏览海报。

为了以合乎逻辑的方式来阐述你的研究,一种可用的方法是将其分成四列(导言/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也可使用框图或箭头来创建一个逻辑流,以帮助引导读者。

避免使用大段大段的文本;宜使用较大且易辨认的字体、简单的背景和简单的图形。一般地,观众站在1米以外应就能看清海报上的内容。


稿件

与演示文档和海报不同,稿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小。然而,你同样需要以清晰、富有逻辑的方式向读者呈现你的工作。通过使用基本的IMRaD格式,你将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传递你的理念:

  • 为什么你的研究很有必要?(导言,包括一个明确的目标)

  • 你做了什么?你是如何做到的?(方法)

  • 你发现了什么?(结果)

  • 你的研究工作有何意义(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讨论)


这些都将在本模块中详细介绍。


为确保你精心组织的研究结果能够呈现为一个合乎逻辑的故事,你不妨先把你的这个故事讲述给同事作为练习。同事可以帮助你发现任何数据方面的缺陷或一些逻辑性问题,这样你可以在动笔之前予以解决。最好在稿件送审之前能提前发现自己研究中存在的任何缺陷。


最有效的撰稿顺序

虽然终稿将呈现为如上所述的IMRaD格式,但最佳的撰稿顺序却非如此。因为“讨论”将取决于“结果”,且实验总是最先开展的;因此,我们建议的撰稿顺序如下:

  • 方法

  • 结果

  • 导言

  • 讨论

  • 摘要和题目


“方法”和“结果”可在研究进行期间撰写,因此时你对它们记忆犹新。此时,你不必担心语言或结构是否完美。你的目的是记录你做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在此期间撰写这两个部分可为你节约大量时间,并可帮助你发现研究中是否还存在哪些不足、因此需要开展进一步的实验或研究予以完善。 

“导言”和“讨论”最好在确定目标读者后再撰写。这通常意味着你已经选定了目标期刊,并且已了解了目标期刊对稿件格式的具体要求。

最后是摘要和题目,它们是在完成稿件正文后再撰写。摘要需要简洁、准确地概述稿件内容,所以要在写完正文后再撰写。最后是编写题目,此时你已经非常确定自己在稿件中所阐述的内容。

撰稿顺序也取决于稿件类型。上述顺序适用于典型的论著。不过,篇幅较短的论文(如病例报告和短篇报道)通常对稿件结构和图表数量限制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此类文章,最好是先选择期刊,然后根据该刊的具体《稿约》准备你的稿件和图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在向受众介绍你的研究时,你的目标是坚决且明确地传达您的信息。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你的稿件中不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演示文档也是如何,因为听众更需要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信息。 

不断重复研究要点有利于受众记住一些关键信息:

  • 在“导言”中,你应告知读者你打算讲述的内容(在结束语中,用一句话阐明你的研究目标)。

  • 在“结果”部分,告诉读者你发现了什么。

  • 在“讨论”部分,再次告诉读者(在结束语中,即在结论部分)。


故事的重要性

不妨把撰写稿件想象为在讲故事。你的故事必须是完整的、吸引人的并且令人信服的。

如同在故事一样,稿件应该有开头(导言)、中间(方法和结果)和结尾(讨论和结论)。

有效的、引用充分的导言将令读者相信开展此项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特别地,良好的导言将使读者产生阅读全文的强烈兴趣。在稿件的余下部分,你必须明确说明你的研究成果及其影响。

另外,你需要预测读者在阅读你的论文时会有哪些期待。他们在阅读你的“故事”时,会不会提出任何异议?会不会感到困惑?你需要回答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并且可能需要在论文中提供额外的解释或说明。


可读性的重要性

可读性的重要性不亚于稿件的逻辑结构。读者应该能很容易理解你做了什么和为什么,而无需阅读过于复杂的语句或反复去读句子。最有效的科技论文写作是力求简单和直接。切忌在行文时卖弄辞藻。 

下面我们分成几个部分来介绍如何提高论文的可读性。一般地,应让读者:

  • 每个句子只须读一遍即可领会其意思

  • 阅读速度不会慢下来

  • 能立即领会你的逻辑思路


创建“流”

所谓“流”,是指从词到到词、句到句、段到段以及部分到部分之间的流畅过渡;应在整篇稿件中创建这样的“流”。以“导言”为例,首先介绍研究背景,然后阐述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最后是说明你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通过这种方式,在不同的概念间实现了合乎逻辑的联系和“流”。

这种链接也应贯穿整篇论文,各段落和各部分之间应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连接起来。例如,在论文的收尾部分(在“讨论”部分)讨论本研究的相关性和意义,将会与“导言”部分重新建立链接,因为正是在“导言”部分你最早提及了本研究的必要性。同样,“讨论”部分的开头几段也将首先总结“结果”部分的发现,从而在这两部分之间创建一个“流”,并使读者大致了解“讨论”部分将会涉及哪些内容。


撰写提纲

撰写提纲可以为你节省很多时间并帮助实现“流”— 请记住,期刊编辑和审稿人所谓的“写得好”或“表述良好”,通常是指“每个概念均以合乎逻辑的方式提出,且由此及彼的流动方式非常自然”。提前撰写一份提纲有助于实现这一点;具体而言,它可以帮助你:


  • 与同事讨论你的观点

  • 快速重新调整各个部分和观点的顺序

  • 快速分析逻辑和流

  • 快速评估是否存在信息缺失或不必要的信息


往期回顾

动笔之前:

第1课:发表学术论文

第2课:确定一个好的研究问题

第3课:阅读

第4课:期刊和论文


选择期刊:

第1课:评估研究成果

第2课:采取一种策略

第3课:关键因素


国际伦理与研究标准:

第1课:学术出版的伦理道德

第2课:科研报告的透明度

第3课:伦理和科学

下一课内容

撰写论文|第2课:图、表、图说

本文内容来自理文编辑作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