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母语专家为您的论文保驾护航

投稿和审稿:第1课|提交您的稿件

投稿和审稿:第1课|提交您的稿件

投稿和审稿:第1课|提交您的稿件


在学完本课后,你应能:

  • 了解一篇完善的附信应包含哪些内容

  • 掌握“投稿前询问”的价值


附信

在准备好在线投稿所需的文件后,接下来你应认真撰写一封附信。附信可能需要作为一个单独的文件上传,也可能是复制和粘贴至网页中的指定区域。在投稿过程中系统会向你提示何时需要提交附信。

即使《稿约》中并不要求提交附信,也务请在投稿时提交一封附信。

期刊编辑都非常忙碌。他们没有时间阅读每一份稿件,因此他们会利用简短的附信来确定哪些文章他们会最感兴趣、哪些文章最适合该刊的目的和范围。

如果他们觉得稿件中描述的科研活动质量太差或与期刊要求不符,他们将会直接拒稿。例如,《自然》每年收到约10,000篇稿件,其中60%未经审稿即被直接退稿。论文发表是个竞争极其激烈的领域,所以一封完善的求职信将有助于你的稿件脱颖而出。

撰写附信的目的是什么? 

  • 附信是你与期刊编辑直接沟通以图“售出”作品的一种方式。

  • 繁忙的期刊编辑在快速浏览稿件时很可能会忽略一些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而附信则可以突出展示这些成果。

  • 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可以让期刊编辑对你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


不妨把附信看作稿件的名片。附信应明晰、简洁(通常长度不超过一页),对潜在的客户(期刊编辑)具有吸引力,并包括了通讯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


一封合格的附信应包括哪些内容(第一部分)


一封专业的附信能给期刊编辑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并表明论文是高质量的。附信应包括以下要点。当撰写附信时,切记要通过附信说服期期刊编辑,使之相信你的稿件是适合在该刊发表的。

  • 个性化的介绍。使用期刊主编或其他人员的姓名作为称谓,而不要泛泛地称“Dear Sir/Madam”。


  • 稿件标题和类型(例如论著、病例报告和短篇报道)。 


  • 研究背景(即本领域已知的知识)和开展此研究的原因。这些内容应该以两到三句话简要解释,可帮助期刊编辑、审稿人和潜在的读者理解你开展此项研究的动机。


  •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是如何发现的。在下一段中,应当简要描述研究方法和结果。此处不要纳入太多的数据或统计细节,但要概述最重要的结果。


  • 作品的新颖性和重要性以及研究结果在本领域的意义。在同一段中,应强调本作品的重要性。也可阐释此项研究结果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强调你的研究发现的新颖性,你可以这样写:“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showing that…”。


  • 为什么该刊的目标读者会对这些研究结果感兴趣。如果你准备把稿件另投他刊,不应该原封不动地使用此句。相反,应该重新改写这个句子,使之与目标期刊的目的和范围相符。


  • 其他重要的信息。有些期刊对附信的内容有具体要求,这一般见于《稿约》。编辑通常想知道:你的稿件尚未提交至其他期刊;稿件并未由另一家期刊审核中;全体作者已批准了这份稿件并投往该刊。有些期刊还想知道是否存在利益冲突以及资助机构在本研究中扮演的任何角色。还有一些期刊可能要求你申明此前任何与本稿件相关的信件来往。


一封合格的附信应包括哪些内容(第二部分)

  • 审稿人的建议。如果你的附信已说服期刊编辑将稿件送审,你可以提出一些候选审稿人的姓名,以帮助加快这一进程。这些人员不应该是你的朋友或合作者,而应是本领域知识渊博的科研人员。尽量推荐那些职称相对较低的科研人员,因为这些人员要比部门负责人有更多时间开展同行评议。你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句子,如“We would like to suggest the following as potential peer reviewers of our study”,然后提供3~5名科研人员的完整联系信息(包括其电子邮件地址)。出于利益冲突等原因,你还可以列举出你不希望送审的人员名单(但要确保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理由)。


  • 结束语。有礼貌地感谢占用主编的时间:“Thank you for receiving our manuscript and considering it for review.We appreciate your time and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Please address all correspondence to…” 。然后,通讯作者应在“Yours sincerely”后签名并提供完整的联系信息。


选择曾在目标期刊中发表过论文的科研人员作为你的审稿人,因期刊编辑会对他们比较熟悉。那些审稿人早已与期刊编辑建立了联系,因此较易被期刊编辑接受。


投稿前询问

投稿前开展询问,以确定目标期刊是否确实适合你的稿件,并使你得以从期刊编辑部的角度,在正式投稿前审视你的稿件。它也是唯一一次允许您同时联系多家期刊的时机。然而,并不是所有期刊接受投稿前询问,所以在提交询问函件之前应认真核实。投稿前询问是值得一做的,特别是当你在几家目标期刊之间难以抉择时,因为您通常需要迅速获得编辑部的答复(1~2个工作日内)并避免浪费时间把稿件投往不合适的期刊。

《Current Biology》《PLOS Biology》就是典型的两家欢迎投稿前询问的期刊,并且它们专门有关于如何开展投稿前询问的说明。一般情况下,投稿前询问的格式与前文所述的附信很相似,并且可能还会需要作者提交一份带参考文献的摘要。虽然编辑部对投稿前询问的正面回应并不能保证你的稿件会被送审,但毕竟表明期刊对的稿件是感兴趣的。


投稿清单

在写完附信并已准备好投稿后,请使用以下清单以避免遗漏。检查你已经有:

  • 一份有说服力的附信(根据目标期刊量身定做,而不是在上次投稿后照搬照抄)

  • 完成网上注册(如适用) 

  • 以正确的格式和大小保存所有文件(包括图、表和关联的标题) 

  • 提供通讯作者的完整联系信息(包括电子邮件地址、邮政地址和电话/传真号码) 

  • 以清晰的字体撰写稿件,检查拼写和语法,并遵循目标期刊的稿件格式要求

  • 检查所有参考文献是否被引用并使用了正确的格式

  • 提供任何必需的文件/表格,如患者同意书、致谢信、利益冲突以及从其他来源复制受版权保护的材料的授权信。


期刊会就如何经由其网站投稿提供详细说明,且大多数期刊的投稿都在网上进行。在稿件提交后,将由期刊编辑审核你的稿件。初审不过关会导致稿件被迅速退稿(有时可在2~3天内)。如果稿件通过初审,即可被送审。这在本模块下一部分会详细介绍。


伦理方面的问题

在对稿件进行初审时,期刊编辑会想要确定你已遵守基本的伦理准则,即:

  • 无一稿多投

  • 研究结果是原创的、未发表的

  • 全体作者均已同意向该刊投稿

  • 任何利益冲突均已明确列出

  • 资助来源已披露

  • 所有作者均满足署名条件


往期回顾

动笔之前:

第1课:发表学术论文

第2课:确定一个好的研究问题

第3课:阅读

第4课:期刊和论文


选择期刊:

第1课:评估研究成果

第2课:采取一种策略

第3课:关键因素


国际伦理与研究标准:

第1课:学术出版的伦理道德

第2课:科研报告的透明度

第3课:伦理和科学


撰写论文:

第1课:撰稿

第2课:可读性

第3课:导言

第4课:方法

第5课:结果

第6课:讨论

第7课:图、表、图说明

第8课:致谢与参考文献

第9课:标题

第10课:摘要

第11课:关键词和索引

下一课内容

投稿和审稿:第2课|同行评议(审稿)流程 

本文内容来自理文编辑作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