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母语专家为您的论文保驾护航

投稿和审稿:第2课|同行评议(审稿)流程

投稿和审稿:第2课|同行评议(审稿)流程

投稿和审稿:第2课|同行评议(审稿)流程


在学完本课后,你应能:

  • 掌握同行评议(审稿)流程


审稿(同行评议)

期刊编辑在收到稿件后,会决定退稿,或将稿件发送给知名的科研人员,由其就稿件是否适合发表提出意见。这些独立的专家将提供免费的反馈,以帮助作者改进他们其论文,并使编辑能确定该稿件是否适合在其期刊上发表。

他们会从以下几点来认真审读稿件:

  • 研究的假设是否值得探讨?


  • 实验是否经精心设计并有合适的统计分析?


  • 方法是否适合本研究?


  • 本研究在伦理学上是否妥当?


  • 论文是否提供了足够的信息而使研究结果具有可重现性?


  • 结果是否明确并以适宜的形式表述?


  • 结论是否有足够的数据予以支持?是否考虑过任何替代性结论?


  • 引用的参考文献是否足够新并注意了平衡原则?


  • 研究发现是否重要、新颖因而值得发表?

审稿可能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首次投稿者;但是,你应该正面地看待审稿,把它视作一个在论文公之于众之前提高其水平的途径。来自本领域的评论和批评意见可确保本研究已经过验证,并且具有重要性和原创性。专家们还能提高稿件的可读性,并帮助维持期刊的高标准和高声望。


审稿的类型


审稿可采取几种不同的形式。其中最常用的形式包括:

  • 单盲审稿:作者不知道审稿人的身份,因为一般认为这样做有利于更客观地审稿;


  • 双盲审稿:审稿人和作者彼此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在这两种方式下,审稿人均处于匿名状态,以鼓励作者以相同的态度回应所有审稿人的意见,而不要仅仅回复由高级别的、有影响力的审稿人提出的审稿意见。然而,有些作者可能会担心审稿人会不会抄袭他们的研究思路。


其他审稿类型还包括:

  • 公开审稿:审稿人和作者的身份都是公开的(The BMJ系列期刊即采用这一形式)。这种类型看起来更为开诚布公,也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审稿人在改进一项科学研究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然而,一些审稿人可能会不愿意提出重大的负面批评,特别是在审读知名科学家的研究时。开放审稿更常见于着重关注公共卫生的医学期刊。


  • 协作式审稿:审稿人与作者密切互动,讨论稿件中潜在的问题。有时可以实时方式进行(如Frontiers)。这可以提供更公平的审稿过程,使审稿人的贡献能进一步得到认可,并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社交机会。


  • 交叉审稿:审稿人对其他审稿人的审稿意见进行点评,以减少偏倚和尽量减少错误(如《The EMBO Journal》)。


  • 发表后同行评议:稿件发表后在线公布,由读者发贴进行评论(如F1000Research)。其优点为开放性好、发表速度快,因为编辑不需要等待发表前审稿。


审稿的时间框架

期刊通常会在其网站具体说明其审稿流程和相应的时间节点。期刊编辑收到所有审稿人的审稿意见所需的时间在不同的领域相差很大。经济学领域的论文通常篇幅较长,经常需要历时数月才能从审稿人处收到审稿意见。人文社科领域的论文所需的审稿时间通常也要比临床和生命科学领域的论文长。较短的稿件更可能较早收到审稿意见,因为审稿人花较少的时间即可完成审稿。

因为审稿人都忙于他们自己的工作,同时可能还需要审读来自其他期刊的稿件,因此出现审稿延误也很常见。此外,有些稿件可能需要经历多轮审稿,因为审稿人在收到退修稿后可能还会提出新的意见或建议。然而,作者最好能推荐自己心仪的审稿人列表,这样至少可以加快审稿人遴选过程。 


假期可能会延迟审稿进度。在11月下旬提交的稿件很可能在次年1月也不能收到审稿意见,因为在美国每年11月下旬要过感恩节,在西方国家则在12月下旬要过圣诞节和新年假期。其他需要注意的节假日包括复活节(3月底或4月初)和中国新年(1月或2月)。


解读审稿意见(第一部分)

在解读审稿意见之前,你不妨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审稿人评估一份稿件的出发点是什么。一般审稿人会从两个角度看待每一份稿件:1)科学;2)稿件本身。



当你从期刊编辑处收到经审阅的稿件时,一般你可以收到审稿人提出的意见和期刊编辑撰写的信件(后者解释了接下来你该做什么)。期刊编辑在这里扮演着一个审稿意见管理员的角色。请注意,编辑可能会筛选审稿意见,所以你不一定能看到完整的审稿意见。编辑应明确告诉你下一步的发表进程。

稿件也许会无需修改即被直接录用,但这种情况极罕见。更通常的情况是:编辑会要求你对稿件作出小修(minor revision)或大修(major revision),或可能根据来自审稿人的负面反馈意见而拒稿。如果拒稿的原因是稿件不符合该刊的“目的和范围”,期刊编辑可能会建议你把稿件投往同一出版商旗下的兄弟期刊。然而,如果拒稿的原因是审稿人一致认为研究缺乏科学依据,你可以利用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见,重新评估你的工作;或许,你可以重新设计研究,以提高研究结果的统计学把握度,或提高研究成果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适用性。

然后,你可以把基于经改良的研究的论文投往同一家期刊。然而,这将被归类为新稿件,而非重新提交最初那份稿件。如系这种情况,你应向期刊披露此前与该刊的来往信件。


解读审稿意见(第二部分)

有时不同的审稿人会对你的稿件提出截然相反的审稿意见。很多期刊会邀请三名审稿人对同一篇稿件进行审稿,这样即便其中一位审稿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也会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共识。不过,如果你收到模棱两可的审稿意见后有点不知所措,你可以在动笔修改之前先询问期刊编辑,以了解他们的确切意图。在这一阶段加强信件沟通非常重要,以避免误解。无论是询问还是答复都是抓紧,因为稿件退修通常都有截止日期 

在答复审稿意见之前,要先反反复复地阅读审稿意见。这将帮助你了解审稿人的主要关注点,并把篇幅较长的审稿意见划分成数个单独的要点。如果时间较充裕,你可以先读一遍审稿意见,然后把审稿意见和稿件都放到一边,至少一天后再考虑起草复信。这将有助你以更冷静的心态对稿件作出任何改动。

把所有审稿意见转发给其他作者。你可以征询他们的意见,看如何答复一些令你感到困惑的意见。


期刊会就如何经由其网站投稿提供详细说明,且大多数期刊的投稿都在网上进行。在稿件提交后,将由期刊编辑审核你的稿件。初审不过关会导致稿件被迅速退稿(有时可在2~3天内)。如果稿件通过初审,即可被送审。这在本模块下一部分会详细介绍。


有时候,期刊编辑写给你的稿件处理决定信也可能是令人云里雾里的!你可能根本看不明白编辑的意思到底是不是“退修”。你可以注意一下下面这些句子,它们其实都表达的是积极的态度:

  • “It is not possible to consider your manuscript in its current form”

  • “I hope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will be helpful when you revise your manuscript”

  • “I regret the outcome has not been favorable at this time”


这些句子的真正意思是:“你的稿件目前尚不能录用;但是,请根据审稿意见进行修改,然后发给我们。”如果编辑们并没有说明如何重新提交经修改后的稿件,或没有给你一个重新提交稿件的截止日期,那么,他们是希望你对稿件进行修改后以一份新稿件进行提交。

同样,如果出现了下面的句子,则表明期刊编辑对你的稿件不感兴趣(无论他们是否还提供了其他审稿意见):

  • “We wish you luck in publishing your results elsewhere”

  • “We will not consider your manuscript further”

  • “This study does not contain novel enough results for publication in this journal”


如果稿件需要退修,审稿人可能会要求你改写稿件的某些部分,使之更加明晰;或者,会要求你以其他形式表述数据。审稿人可能会要求您提高稿件撰写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求助于母语为英语的人士或英文润色服务机构。其他要求可能包括进一步完善统计学分析或开展更多的试验。

编辑可能会要求你在指定的截止日期前完成稿件退修并回复审稿意见。务请认真评估退修可能需要花费的时间。如果你觉得自己无法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退修,应向期刊编辑申请延期。否则,你可能需要按新稿件重新投稿,这将延误稿件的顺利发表。

如果你收到编辑发过来的用稿决定意见,但你又不是很清楚其确切意思,可以请同事一起探讨一下。同事可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期刊的意图。


下一步

如果期刊编辑要求您修改稿件,你可有三个选项。你的选择将反映期刊编辑所要求的修改程度、你是否同意他们的决定以及你是否迫切地希望发表该论文。

  • 修改稿件并重新提交给同一家期刊。如果修改幅度较小,且你认同审稿意见,你就可能决定根据审稿人的建议进行建议,然后把修改后的稿件重新提交给同一家期刊。如果你不认同审稿意见,且认为他们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也请在复信中向编辑解释你的立场。


  • 不修改稿件而将其另投他刊如果你担心发表进度缓慢导致竞争对手率先发表论文,且目前的期刊编辑不可能加快审稿进程,改投他刊可能是最好的办法。如果编辑通知你,你的论文并不符合该刊的“目的和范围”,但审稿人也没有提出重大修改意见;或者,在稿件遭拒后你进行了回应,但期刊编辑依然未经送审就直接拒稿。在这两种情况下,改投他刊也是不错的选择。


  • 修改稿件,并另投他刊。如果你赞同审稿意见,但又觉得据此进行修改后,论文更适合于在另一家期刊发表;或者,你在回复全部审稿意见后稿件依然遭拒。在这两种情况下,你应考虑修改稿件后另投他刊。


在最后两种情况下,你应有礼貌地回复第一家期刊的编辑,并解释撤稿原因。别忘了感谢他们花费的时间和提供的意见。

在下一个单元中,我们将进一步介绍如何最妥善地答复审稿意见。

时刻与其他编辑保持沟通,以避免发生任何冲突。在改投他刊之前需要征得所有作者的同意。


往期回顾

动笔之前:

第1课:发表学术论文

第2课:确定一个好的研究问题

第3课:阅读

第4课:期刊和论文


选择期刊:

第1课:评估研究成果

第2课:采取一种策略

第3课:关键因素


国际伦理与研究标准:

第1课:学术出版的伦理道德

第2课:科研报告的透明度

第3课:伦理和科学


撰写论文:

第1课:撰稿

第2课:可读性

第3课:导言

第4课:方法

第5课:结果

第6课:讨论

第7课:图、表、图说明

第8课:致谢与参考文献

第9课:标题

第10课:摘要

第11课:关键词和索引


投稿和审稿:

第1课:提交你的稿件

下一课内容

投稿和审稿:第3课|回复和修改

本文内容来自理文编辑作者学院